大型商业综合体中的社区便民超市(含生鲜冷链区)与亲子运动馆(含体能训练区),是两类承载 “日常民生消费” 与 “亲子体能锻炼” 功能的核心服务区域,分别具有 “生鲜冷链设备密集(冷藏柜、冷冻库)、民生物资多样(食品、日用品)”“运动器材复杂(攀爬架、蹦床)、儿童活动集中” 的特点。据应急管理部 2024 年商业综合体火灾细分数据,社区便民超市火灾因 “冷链设备故障、生鲜包装燃烧”,火灾后民生物资损失率超 45%;亲子运动馆火灾因 “运动器材燃烧、儿童疏散缓慢”,火灾后儿童被困风险是普通运动区的 1.9 倍。两类区域火灾应急处置需围绕 “护全龄客群安全、控冷链 / 器材风险、保民生物资与运动体验” 核心目标,结合民生便民与亲子运动场景特性制定差异化方案,最大限度降低人员伤亡、物资损失与服务中断影响。
社区便民超市多位于商业综合体低楼层或社区衔接区域,面积 500-1500㎡,包含生鲜冷链区(冷藏柜、冷冻库、海鲜池)、食品区(零食、粮油、乳制品)、日用品区(纸巾、清洁用品)、收银区(POS 机、购物袋存储),服务对象以社区居民为主(涵盖老人、儿童、上班族),存储大量纸质食品包装、塑料日用品、化纤购物袋等易燃物资,冷链设备长期 24 小时运行(日均耗电量高),存在 “冷链线路老化、生鲜包装堆积、通道被物资临时占用” 等问题,火灾易因 “冷链设备故障、物资自燃、电气短路” 引发,处置需重点解决 “保护冷链设备与民生物资、引导全龄客群疏散、阻断火势向生鲜区蔓延” 三大难题。
生鲜冷链区设备与线路火灾(占比 50%,最高频):冷藏柜冷凝器因长期未清理灰尘(散热受阻)导致温度过高,引燃柜体下方堆积的纸质生鲜包装(如蔬菜袋、肉类包装盒);冷冻库门封条老化(冷空气泄漏),导致库内蒸发器结霜过多,压缩机过载运行引发线路短路,火花引燃库内的塑料食品托盘;海鲜池供氧设备(氧气泵、加热棒)线路因接触水汽绝缘层损坏,短路产生的火花引燃旁边的渔网(化纤材质)与海鲜包装冰袋(塑料外壳)。
典型场景:某商业综合体社区便民超市生鲜冷链区,一台冷藏柜因冷凝器灰尘堆积导致散热不良,柜体温度升至 60℃,引燃下方堆积的 20 余个纸质蔬菜袋,火焰 1 分钟内蔓延至相邻的冷冻库门,烧毁门封条与库外的 3 箱乳制品;此时超市内有 40 余名顾客(含 8 名老人、5 名儿童),食品区 2 名工作人员正在整理货架,因冷藏柜位于超市深处,烟雾扩散至收银区后才被发现;1 名老年顾客因想带走已付款的生鲜食品延误疏散,1 名家长在寻找走失儿童时堵塞通道,导致 2 名顾客被掉落的零食货架砸伤,店员通过分组引导、优先疏散老人儿童才控制现场秩序。
食品区与日用品火灾(占比 35%,易扩散):食品区的纸质零食包装(薯片袋、饼干盒)密集堆放在货架(间距不足 0.2 米),遇电气火花(如货架照明线路短路)或顾客丢弃的未熄灭烟头易引燃;粮油区的塑料油桶(食用油)因碰撞倾倒,油液泄漏后遇高温(如靠近冷藏柜散热口)引发 “流淌火”,火势沿地面蔓延至日用品区;日用品区的化纤纸巾(卷纸、抽纸)、塑料清洁用品(洗衣液瓶)堆积在角落,通风不良导致受潮,遇电气火花引发 “阴燃”,浓烟通过货架间隙扩散至全超市。
全龄客群与物资风险(占比 15%,伤亡主因):老年顾客行动迟缓、对火灾预警敏感度低,发现火情后易因 “整理购物车物品” 延误疏散;儿童因好奇围观火情或与家长失散,增加被困风险;上班族顾客因携带大型购物袋(装满日用品),撤离时易堵塞通道;超市临时促销区的物资(如堆头零食、特价日用品)占用通道,进一步缩短疏散路径宽度(不足 1 米)。
生鲜冷链区设备与线路火灾处置(核心:断源 + 护物资)
紧急断源:立即关闭生鲜冷链区总电源(位于超市后台配电箱),拔掉冷藏柜、冷冻库、海鲜池设备电源插头;若冷藏柜起火,用绝缘工具关闭柜体独立电源开关(部分冷链设备配备),禁止在未断电时触碰柜体金属部件(防止触电);优先切断冷冻库电源,避免压缩机持续过载加剧线路燃烧。
精准灭火:使用 4kgABC 干粉灭火器(超市每 200㎡配备 1 具,放置在冷链区入口、食品区转角)对准设备起火部位、线路短路点喷射,冷藏柜火灾重点冷却冷凝器与下方包装,冷冻库门火灾重点压制门封条与库外物资,避免灭火剂大量喷洒在生鲜食品上(影响食用安全);若火势较小(如仅纸质包装燃烧),用湿抹布覆盖灭火,减少对冷链设备精密部件(如压缩机、温控器)的损坏。
物资保护: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,由店员快速转移冷链区未燃烧的生鲜食品(如肉类、海鲜、乳制品),将其放入完好的冷藏柜或超市外临时保温箱(避免变质);对食品区未受损的粮油、零食,用防火布覆盖货架,减少烟雾与灭火残留物污染;清理冷链区通道内的堆积物资,确保疏散宽度≥1.5 米,方便老人与儿童通过。
食品区与日用品火灾处置(核心:清物资 + 控火)
物资清理:快速移除食品区燃烧的纸质包装、塑料油桶,将未燃烧的食品(如密封零食、瓶装粮油)转移至收银区安全区域;日用品区火灾需立即搬出化纤纸巾、塑料清洁用品,用干粉灭火器或水基灭火器压制火势,重点保护未开封的日用品(减少民生物资损失);清理促销区占用通道的物资堆头,拆除临时货架,拓宽疏散路径。
客群引导:通过超市广播系统循环播放指令(如 “超市生鲜区起火,请所有顾客放下购物物品,向收银区出口有序撤离,老人与儿童优先”),店员在货架间隙与通道转角引导,协助老年顾客拎取随身物品,带领儿童寻找家长;收银区工作人员关闭 POS 机电源,清理收银台旁的购物袋存储箱,避免燃烧引发二次火情。
分区控火与物资搜救:消防人员使用喷雾水枪或干粉消防车,按 “冷链区→食品区→日用品区→收银区” 顺序灭火,重点压制设备火与物资火,避免水流直接冲击生鲜食品(防止污染与变质);对未起火的冷链设备,由店员在消防人员协助下检查线路与制冷功能,确认完好后重新通电(减少生鲜变质损失);对未受损的民生物资(如密封粮油、日用品),分类转移至超市外临时存储点,登记物资名称与数量,避免丢失。
全龄客群疏散与安全防护:采用 “分区疏散” 策略,先疏散冷链区与食品区顾客(靠近火源),再疏散日用品区与收银区顾客;店员搀扶老年顾客沿墙壁行走,引导儿童牵手成列撤离,提醒上班族顾客勿携带大型购物袋;对行动不便的顾客(如轮椅使用者),由 2 名店员协作转移,通过无障碍通道撤离;若烟雾封锁主出口,引导顾客进入相邻的未起火商铺,关闭门窗,用湿毛巾堵塞门缝,在窗口悬挂鲜艳购物袋(如红色、黄色)呼救。
超市清理与物资处理:火灾扑灭后,清理超市内的燃烧残留物(如烧毁的包装、设备碎片),对未受损的冷链设备进行消毒与功能检测(如校准冷藏温度、检查制冷效果);邀请食品监管部门对受烟雾污染的食品进行安全检测,合格的食品重新上架,不合格的食品按规定销毁(禁止流入市场);修复受损的货架与收银设备,补充灭火消耗的民生物资(如纸巾、清洁用品),经消防部门验收合格后恢复营业。
疏散路线选择:优先选择超市主出口、收银区应急出口撤离,路线需避开冷链区与燃烧的物资区;老年顾客与儿童沿通道两侧行走,借助货架扶手保持平衡;若出口被烟雾封锁,进入日用品区的防火隔间(如仓库、办公室),关闭门窗等待救援;撤离时禁止携带大量购物物品,仅可携带随身贵重物品(如手机、钱包),避免延误时间或堵塞通道。
特殊情况应对:若顾客被掉落的货架或物资砸伤,立即用超市急救包内的纱布、碘伏进行简单处理,撤离后联系商场医疗点或医院进一步治疗;若儿童与家长失散,店员在超市外集合点设置 “儿童认领区”,通过广播播报儿童特征(如 “寻找身穿红色外套、戴蓝色帽子的 5 岁男孩”),协助家长快速寻找;疏散后清点人数,与超市入口的客流统计系统(若有)核对,确认无人员遗漏。
亲子运动馆多位于商业综合体中间楼层或亲子专区,面积 800-2000㎡,包含体能训练区(攀爬架、平衡木、蹦床)、球类区(儿童篮球架、足球门)、水上乐园(小型泳池、滑梯,部分馆配备)、家长休息区(沙发、饮品吧台),客群以 3-10 岁儿童及家长为主(亲子组合占比超 95%),运动器材多采用木质框架、化纤防护垫、塑料部件等易燃材质,且存在 “儿童操作不规范、器材防护不足、家长监护分散” 等问题,火灾易因 “器材燃烧、电气故障、儿童误触火源” 引发,处置需重点解决 “保护儿童安全、控制器材火势蔓延、引导亲子有序疏散” 问题。
体能训练区器材与防护垫火灾(占比 55%,最直接):攀爬架木质框架(未做防火处理)因靠近暖风机(冬季使用)或照明射灯(表面温度超 70℃),高温烘烤引发自燃,引燃周边的化纤防护垫(聚氨酯材质,燃烧释放有毒气体);蹦床弹簧防护套(塑料材质)因长期摩擦破损,弹簧裸露产生火花,引燃蹦床表面的化纤面料;平衡木下方的泡沫支撑块(EPS 材质)遇电气火花(如体能区照明线路短路)快速燃烧,火势沿平衡木蔓延至攀爬架。
典型场景:某商业综合体亲子运动馆体能训练区,一组木质攀爬架因靠近暖风机(出风口温度达 80℃)引发自燃,火焰 1 分钟内引燃周边的 3 块化纤防护垫,燃烧产生的浓烟扩散至球类区;此时体能区有 12 名儿童在攀爬,球类区有 8 名儿童在玩足球,3 名家长因在休息区看手机未及时察觉火情,直至烟雾触发烟感报警器,才匆忙起身寻找孩子;2 名儿童因恐慌向燃烧的攀爬架方向奔跑,1 名儿童在蹦床上摔倒,店员通过玩具引导、快速抱离才避免受伤,1 名儿童因吸入少量有毒气体出现咳嗽症状。
球类区与水上乐园火灾(占比 30%,易扩散):球类区的儿童足球(橡胶材质)、篮球(PU 材质)密集堆放在网兜,遇电气火花(如球类区照明线路短路)或掉落的燃烧防护垫碎片易引燃;水上乐园的塑料滑梯(PVC 材质)因靠近加热设备(冬季泳池保温),高温导致滑梯表面熔化自燃,火势沿滑梯蔓延至泳池边的化纤躺椅;部分运动馆为营造氛围,使用纸质装饰(如气球、吊饰),遇明火后快速蔓延,遮挡疏散指示标志。
儿童与家长风险(占比 15%,伤亡主因):低龄儿童(3-5 岁)对火灾危险认知不足,易因好奇触摸燃烧器材或躲藏在器材下方(如攀爬架缝隙、蹦床底部),增加搜救难度;家长因关注手机、与其他家长交流,对儿童动态监护不足,发现火情后易因 “寻找孩子” 盲目奔跑,堵塞疏散通道;运动馆通道因摆放临时器材(如备用防护垫、球类收纳筐)变窄(宽度不足 1.2 米),亲子群体撤离时易发生碰撞。
体能训练区器材与防护垫火灾处置(核心:断源 + 护儿童)
紧急断源:立即关闭体能训练区总电源(位于运动馆前台配电箱),拔掉暖风机、照明射灯、蹦床电机电源插头;若攀爬架起火,用绝缘工具切断周边线路,禁止在未断电时触碰金属器材部件(防止触电);优先切断靠近儿童的器材电源,避免火势向儿童聚集区蔓延。
精准灭火:使用 2kgABC 干粉灭火器(运动馆每 150㎡配备 1 具,放置在体能区入口、球类区旁)对准器材起火部位、防护垫燃烧区域喷射,木质攀爬架火灾重点冷却框架,避免火势向防护垫扩散;蹦床面料起火用灭火毯覆盖灭火,减少灭火剂对儿童皮肤的刺激(避免粉末接触);若火势较小(如仅泡沫支撑块燃烧),用湿抹布覆盖灭火,保护器材结构完整。
儿童转移:店员按 “1 名店员看护 4-5 名儿童” 分组,用儿童熟悉的运动器材(如小篮球、玩具哨子)吸引注意力(如 “我们去玩‘安全接力赛’,跟着老师跑向出口”),避免儿童因恐慌哭闹;对攀爬在高处的儿童,由店员使用安全梯或攀爬架扶手协助撤离,禁止儿童自行跳下;快速移除体能区通道内的临时器材,确保疏散宽度≥1.5 米。
球类区与水上乐园火灾处置(核心:清器材 + 控火)
器材清理:快速移除球类区燃烧的足球、篮球,将未燃烧的球类放入收纳箱转移至家长休息区;水上乐园火灾需立即关闭泳池加热设备,清理燃烧的塑料滑梯碎片与化纤躺椅,用干粉灭火器或水基灭火器压制火势,重点保护泳池周边的儿童安全;拆除阻碍通道的纸质装饰,用剪刀剪断悬挂绳,防止燃烧碎片掉落烫伤儿童。
亲子引导:通过运动馆广播系统播放指令(如 “体能区起火,请家长立即找到孩子,向休息区出口撤离”),店员在通道转角与器材旁引导,协助家长牵手儿童低姿撤离,提醒家长用衣物或湿毛巾轻轻捂住儿童口鼻;对在水上乐园的儿童,由店员协助擦干身体、更换衣物(避免着凉)后再撤离。
火势控制与烟雾防控:消防人员使用喷雾水枪(低压模式)按 “体能区→球类区→水上乐园→休息区” 顺序灭火,重点压制器材火与防护垫火,避免水流直接冲击儿童或涌入泳池(防止触电);开启运动馆顶部排烟系统(如排烟天窗、排风扇),在入口处设置移动排烟机,加速有毒气体排出(重点防控化纤防护垫燃烧产生的氯化氢);对未起火的运动器材,用防火毯覆盖保护,减少烟雾污染。
亲子疏散与搜救:搜救组(每组 3 名店员 + 1 名消防员)携带热成像仪,重点排查攀爬架缝隙、蹦床底部、球类收纳筐后方等儿童易躲藏的区域;对被困儿童,通过轻声呼喊、玩具引诱等方式引导回应,用应急担架转移受伤儿童,转移时注意保护儿童免受器材碎片划伤;在运动馆外设置临时安置点,为儿童提供温水、干毛巾,医护人员对吸入烟雾或轻微烫伤的儿童进行检查,对烫伤儿童涂抹儿童专用药膏。
场馆恢复与体验衔接:灭火后清理运动馆内的燃烧残留物,对未受损的运动器材进行消毒与安全检测(如检查攀爬架稳定性、蹦床弹簧弹性),确认合格后重新开放;更换非阻燃材质的器材部件(如木质攀爬架刷防火漆、防护垫选用防火聚氨酯材质);恢复运营后组织 “安全运动体验日” 活动,邀请亲子家庭参与消防演练,通过互动游戏普及火灾应急知识,重建家长对运动馆的信任。
疏散路线选择:优先选择运动馆主出口、家长休息区应急
联系电话一:13908080854
联系电话二:1390808085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