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闻动态

大型商业综合体户外体验与亲子科学类区域火灾应急

98. 大型商业综合体户外体验与亲子科学类区域火灾应急:户外露营装备体验店与儿童科学探索馆应对策略

大型商业综合体中的户外露营装备体验店(含场景搭建区)与儿童科学探索馆(含实验互动区),是两类贴合 “户外休闲热潮” 与 “亲子科学教育” 需求的特色区域,分别具有 “露营装备密集(帐篷、睡袋)、场景搭建物料易燃”“科学试剂多样(安全浓度酸碱液、色素)、实验互动设备电气化” 的特点。据应急管理部 2024 年商业综合体火灾细分数据,户外露营装备体验店火灾因 “装备存储受潮自燃、场景装饰物料燃烧”,火灾后装备损坏率超 55%;儿童科学探索馆火灾因 “实验试剂反应、电气互动设备故障”,儿童受伤风险比普通亲子区高 35%。两类区域火灾应急处置需围绕 “护体验人群 / 儿童安全、控装备 / 试剂风险、减休闲 / 教育体验中断” 核心目标,结合场景特性制定差异化方案,最大限度降低人员伤亡、物资损失与服务体验影响。

一、户外露营装备体验店(含场景搭建区)火灾应急处置:破解 “装备密集 + 场景复杂” 困境

户外露营装备体验店多位于商业综合体低楼层或特色街区,面积 600-1500㎡,包含装备展示区(帐篷、睡袋、户外炉具)、场景搭建区(模拟森林露营、山地露营场景,含木质平台、仿真绿植)、装备体验区(户外桌椅、烧烤架试用)、存储区(闲置装备、场景物料),服务对象涵盖户外爱好者与亲子家庭,存在 “露营装备(化纤材质)存储不规范、场景搭建物料(纸质装饰、化纤绿植)易燃、户外炉具燃气罐管理松散” 等问题,火灾易因 “装备自燃、炉具燃气泄漏、场景物料燃烧” 引发,处置需重点解决 “控制燃气风险、保护露营装备、引导体验人群有序疏散” 三大难题。

(一)户外露营装备体验店火灾风险特性与典型场景

1. 核心风险点

  • 场景搭建区物料与燃气炉具火灾(占比 55%,最高频):场景搭建区的纸质森林装饰(树木、花朵)、化纤仿真绿植,因儿童触碰场景内的仿真篝火(电子篝火故障产生火花)引燃;户外炉具(燃气烧烤架)因阀门未关紧,燃气泄漏后遇场景照明射灯(表面温度超 70℃)引发 “闪燃”,火焰沿燃气管道蔓延至装备展示区;木质露营平台因长期受潮,遇燃烧的场景物料烘烤引发自燃,火势沿平台蔓延至周边帐篷。

    • 典型场景:某商业综合体户外露营装备体验店场景搭建区,一组模拟山地露营场景的纸质岩石装饰,因旁边电子篝火故障产生的火花引燃,火焰 1 分钟内蔓延至化纤仿真绿植与木质平台,烧毁 2 顶展示帐篷与 1 套户外桌椅;此时装备体验区有 10 名体验者(含 4 名儿童)正在试用烧烤架,1 名家长因未及时关闭烧烤架燃气阀门,导致燃气泄漏加剧火势,1 名儿童因好奇靠近燃烧的场景区,被工作人员及时拉开;体验店店员通过关闭燃气总阀、引导体验者沿通道撤离,才避免混乱,1 名体验者因吸入烟雾出现咳嗽症状,3 顶未燃烧的帐篷因烟雾污染影响后续展示。

  • 装备展示区与存储火灾(占比 30%,易扩散):装备展示区的化纤睡袋(聚酯纤维材质,燃点低)、羽绒帐篷因长期展示未通风,霉菌滋生引发 “阴燃”,遇空调气流加速燃烧;存储区的闲置装备(折叠椅、防潮垫)密集堆放在纸箱,遇电气火花(如存储区照明线路短路)引燃,火势沿纸箱蔓延至展示区;装备体验区的烧烤架炭火(未完全熄灭)被误倒入垃圾桶,引燃桶内的纸质包装与塑料袋,火焰窜出垃圾桶烧毁旁边的户外背包。

  • 体验人群与场景风险(占比 15%,伤亡主因):亲子家庭中的儿童对火灾危险认知不足,易因 “玩耍场景道具”“触碰燃气炉具” 增加受伤风险;体验者因专注装备试用(如搭建帐篷、调试炉具),对火灾初期的烟雾、异味敏感度低,发现火情后易因 “想抢救体验装备” 延误疏散;场景搭建区通道狭窄(部分区域因木质平台与装饰遮挡缩减至 1 米),且燃气罐、装备堆阻碍路径,疏散效率比普通区域低 25%。

(二)户外露营装备体验店火灾分阶段应急处置

1. 初期火灾处置(火势局限于单区域或单装备)

  • 场景搭建区物料与燃气炉具火灾处置(核心:断燃气 + 控场景)

    1. 紧急断源:立即关闭店内燃气总阀(位于体验区入口旁),拔掉所有户外炉具、电子篝火、场景照明电源插头;若燃气已泄漏燃烧,用湿毛巾覆盖阀门接口,禁止在未断气时使用任何电气设备(防止产生火花加剧燃烧);优先拆除场景内的燃气罐,转移至店外空旷区域(远离火源),用肥皂水检查阀门是否泄漏。

    1. 精准灭火:使用 4kgABC 干粉灭火器(体验店每 200㎡配备 1 具,放置在场景区入口、装备区旁)对准场景物料燃烧区、燃气炉具起火部位喷射,纸质 / 化纤物料火灾重点覆盖火焰根部,燃气火重点压制泄漏点周边,避免灭火剂大量喷洒在未燃烧的帐篷、睡袋上(减少装备污染);若火势较小(如仅单件场景装饰燃烧),用灭火毯覆盖灭火,快速移除燃烧物料至店外。

    1. 人群引导与装备保护:工作人员通过扩音器循环播放指令(如 “场景区起火,请所有体验者停止试用装备,向主出口有序撤离,勿携带大型装备”),协助儿童与老人远离燃烧区域;快速转移场景区周边未燃烧的高价值装备(如羽绒睡袋、专业帐篷)至存储区安全角落,用防火布覆盖保护;清理场景区通道内的木质平台碎片、散落装备,确保疏散宽度≥1.5 米。

  • 装备展示区与存储火灾处置(核心:清装备 + 控火)

    1. 装备清理:移除展示区燃烧的睡袋、帐篷,将未燃烧的装备分类转移至体验区安全区域;存储区火灾需立即搬出闲置装备纸箱,用干粉灭火器或水基灭火器压制火势,重点保护未开封的新装备(减少经济损失);清理装备体验区的烧烤架、炭火垃圾桶,熄灭残留炭火,防止复燃。

    1. 场景隔离:使用防火板在场景搭建区与装备区之间搭建隔离带,或关闭场景区防火门(若有),阻断火势向装备区蔓延;拆除场景内阻碍疏散的仿真绿植、纸质装饰,拓宽逃生路径,确保体验者快速通过。

2. 火势蔓延处置(多区域起火或烟雾弥漫)

  • 分区控火与烟雾防控:消防人员使用泡沫消防车(针对燃气火灾)或喷雾水枪,按 “场景区→体验区→装备区→存储区” 顺序灭火,重点压制燃气火与场景物料火;开启店内顶部排烟天窗与排风扇,在入口处设置移动排烟机,加速烟雾排出(重点防控化纤燃烧产生的氯化氢);对未起火的装备区,用防火毯覆盖展示架,减少烟雾污染。

  • 全面疏散与搜救:搜救组(每组 3 人,含 1 名熟悉场景布局的店员)携带热成像仪,重点排查场景区木质平台下方、装备堆间隙、存储区角落等易有人员被困的区域;对被困体验者,用应急担架转移至安全区域,转移时避开燃烧的场景物料与燃气罐;在店外设置临时安置点,为体验者提供温水,医护人员对吸入烟雾或轻微擦伤的人员进行检查。

  • 设施与服务恢复:灭火后清理店内燃烧残留物(如场景碎片、装备残骸),对未受损的装备进行清洁与功能检测(如检查帐篷防水性、睡袋保暖性),确认合格后重新展示;修复受损的场景搭建区,更换非阻燃材质的物料(如纸质装饰改为防火纸板、化纤绿植改为阻燃塑料);经消防部门验收合格后,通过线上平台(如社群、小程序)告知顾客恢复营业时间,为火灾中中断体验的顾客提供免费体验券。

(三)户外露营装备体验店人员疏散要点

  • 疏散路线选择:优先选择店内主出口、连接商场主通道的应急出口撤离,路线需避开场景搭建区与燃烧的装备区;体验者沿墙壁或通道标识行走,避免穿越复杂场景区域(如木质平台、仿真森林);若出口被烟雾封锁,进入装备体验区或相邻的未起火商铺,关闭门窗,用湿毛巾堵塞门缝,在窗口悬挂鲜艳露营装备(如彩色帐篷、户外背包)呼救。

  • 特殊情况应对:若体验者被燃烧的场景物料烫伤,立即用冷水冲洗烫伤部位(持续 15-20 分钟),撤离后联系商场医疗点进一步治疗;若发现燃气罐有爆炸迹象(罐体变形、发出 “滋滋” 声),立即向远离罐体的方向撤离,并呼喊提醒其他人员;疏散后清点人数,与入场登记系统(若有)核对,确认无人员遗漏。

二、儿童科学探索馆(含实验互动区)火灾应急处置:应对 “试剂特殊 + 儿童互动” 风险

儿童科学探索馆多位于商业综合体中间楼层或亲子专区,面积 400-1000㎡,包含实验互动区(水培实验、简易电路、安全化学实验)、科学展示区(物理模型、生物标本)、创意工坊(3D 打印、手工制作)、家长休息区(沙发、观察窗),服务对象以 4-12 岁儿童为主(亲子组合占比超 90%),使用安全浓度的科学试剂(如小苏打、柠檬酸、食用色素)与电气化互动设备(如电路积木、迷你 3D 打印机),存在 “儿童操作不规范、试剂存储杂乱、设备维护不足” 等问题,火灾易因 “试剂反应燃烧、设备短路、手工物料自燃” 引发,处置需重点解决 “保护儿童安全、控制试剂风险、引导亲子有序疏散” 三大难题。

(一)儿童科学探索馆火灾风险特性与典型场景

1. 核心风险点

  • 实验互动区试剂与设备火灾(占比 60%,最直接):儿童在 “酸碱反应” 实验区操作时,误将高浓度柠檬酸溶液(超安全标准)与小苏打混合,反应产生的大量热量引燃实验台旁的纸质实验手册;电路互动区的电路积木(电池短路)产生火花,引燃台面上的化纤导线保护套与塑料零件盒;3D 打印机因喷头温度失控(超 250℃),引燃打印过程中的 PLA 塑料耗材,火焰窜出打印机烧毁旁边的手工卡纸。

    • 典型场景:某商业综合体儿童科学探索馆实验互动区,一名 8 岁儿童在操作 “火山爆发” 实验时,打翻高浓度柠檬酸溶液,与小苏打混合后产生的高温引燃实验手册,火焰 1 分钟内蔓延至相邻的电路互动区,烧毁 2 套电路积木与 1 台迷你 3D 打印机;此时创意工坊有 8 名儿童在制作手工,2 名儿童因佩戴耳机未察觉火情,直至工作人员关闭设备电源、开启应急照明,才慌乱撤离;1 名家长在寻找孩子时碰撞实验台,导致试剂瓶倾倒,1 名儿童被洒出的溶液轻微灼伤,工作人员通过分组引导、快速抱离才避免受伤,1 名儿童因吸入烟雾出现咳嗽症状。

  • 科学展示区与创意工坊火灾(占比 25%,易扩散):科学展示区的生物标本(浸泡在酒精溶液)因容器碰撞泄漏,酒精挥发后遇照明射灯高温引发燃烧;创意工坊的手工卡纸(纸质密集)、化纤毛线因靠近 3D 打印机散热口,高温烘烤引发自燃;馆内装饰的气球(氢气填充)、纸质星球模型,因儿童拉扯掉落至燃烧区域,气球爆炸加剧儿童恐慌。

  • 儿童与实验风险(占比 15%,伤亡主因):低龄儿童(4-6 岁)对试剂危险认知不足,易随意触碰试剂瓶、设备按钮,增加误操作引发火情的风险;儿童因专注实验互动(如观察反应现象、组装电路),对火灾初期的烟雾、异味敏感度低,需工作人员强制干预才能撤离;实验台间距狭窄(部分区域不足 1 米),且试剂瓶、设备零件散落,火灾后亲子群体撤离时易发生碰撞。

(二)儿童科学探索馆火灾分阶段应急处置

1. 初期火灾处置(火势局限于单区域或单实验)

  • 实验互动区试剂与设备火灾处置(核心:断试剂 + 护儿童)

    1. 紧急断源:立即关闭探索馆总电源(位于前台配电箱),拔掉所有实验设备、3D 打印机、电路积木电源插头;若试剂已燃烧,用干沙或防火堵料覆盖泄漏区域,禁止用水直接泼浇酸碱试剂(防止溶液飞溅灼伤);优先移除实验台所有试剂瓶,分类转移至家长休息区安全角落(远离火源),密封瓶盖防止挥发。

    1. 精准灭火:使用 2kg 水基灭火器(探索馆每 150㎡配备 1 具,放置在实验区入口、创意区旁)对准试剂燃烧区、设备起火部位喷射,水基灭火器可有效覆盖火焰且减少对儿童皮肤的刺激(优于干粉灭火器);电路或塑料设备起火,用干粉灭火器快速压制,避免火势蔓延至手工物料;若火势较小(如仅单张实验手册燃烧),用湿抹布覆盖灭火,及时清理燃烧物。

    1. 儿童转移与保护:工作人员按 “1 名工作人员看护 3-4 名儿童” 分组,用儿童熟悉的科学道具(如放大镜、实验杯)安抚情绪(如 “我们去外面做‘安全小实验’,跟着老师走”),避免儿童因恐慌哭闹;优先转移实验区儿童,引导亲子家庭沿墙壁向家长休息区出口撤离,提醒家长 “用衣物轻轻捂住儿童口鼻,勿携带实验器材”;清理实验台旁的试剂瓶、设备零件,确保疏散通道宽度≥1.2 米。

  • 科学展示区与创意工坊火灾处置(核心:清物料 + 控火)

    1. 物料清理:快速移除展示区燃烧的生物标本、纸质模型,将未燃烧的标本、物理模型转移至安全区域;创意工坊火灾需立即搬出手工卡纸、毛线,用干粉灭火器或水基灭火器压制火势,重点保护 3D 打印机等精密设备;拆除馆内阻碍疏散的气球、装饰模型,用剪刀剪断悬挂绳,防止燃烧碎片掉落烫伤儿童。

    1. 亲子引导:通过探索馆广播系统循环播放指令(如 “实验区起火,请家长立即找到孩子,向主出口有序撤离”),工作人员在通道转角与出口处引导,协助行动不便的家长抱儿童撤离;在馆外设置 “儿童认领区”,登记儿童特征(年龄、穿着、携带的科学道具),方便家长快速寻找。

2. 火势蔓延处置(多区域起火或烟雾弥漫)

  • 火势控制与烟雾防控:消防人员使用喷雾水枪(低压模式)或泡沫消防车,按 “实验区→创意区→展示区→休息区” 顺序灭火,重点压制试剂火与手工物料火,避免水流直接冲击儿童或精密设备;开启探索馆顶部排烟系统,在入口处设置移动排烟机,加速烟雾排出(重点防控塑料燃烧产生的有毒气体);对未起火的实验区,用防火毯覆盖实验台,减少烟雾污染。

  • 亲子疏散与搜救:搜救组(每组 2 名工作人员 + 1 名消防员)携带热成像仪,重点排查实验台下方、创意工坊储物柜、展示区模型后方等儿童易躲藏的区域;对被困亲子,用温和语言引导,禁止强行拖拽儿童,用应急担架转移受伤人员;在馆外设置临时医疗点,医护人员对吸入烟雾或试剂灼伤的儿童进行检查,对轻微灼伤儿童涂抹儿童专用药膏。

  • 场馆恢复与教育衔接:灭火后清理馆内燃烧残留物(如试剂瓶残骸、设备碎片),对未受损的实验设备、科学模型进行消毒与功能检测(如校准 3D 打印机喷头温度、检查电路积木导电性);更换非阻燃材质的手工物料与装饰(如选用防火卡纸、氦气球),规范试剂存储方式(分类存放、标注安全浓度);经消防部门验收合格后,组织 “科学安全体验日” 活动,通过消防演练与安全实验教学,重建家长对探索馆的信任,逐步恢复正常教学体验。

(三)儿童科学探索馆人员疏散要点

  • 疏散路线选择:优先选择探索馆主出口、家长休息区应急出口撤离,路线需避开实验互动区与燃烧的创意区;亲子家庭沿墙壁行走,借助地面卡通疏散指示地贴确认方向;若出口被烟雾封锁,进入相邻的未起火展示区或家长休息区,关闭门窗,用湿毛巾堵塞门缝,在窗口悬挂鲜艳科学道具(如彩色实验杯、卡通放大镜)呼救。

  • 特殊情况应对:若儿童被试剂灼伤,立即用对应中和剂冲洗(酸性试剂用弱碱性溶液、碱性试剂用弱酸性溶液),撤离后由医护人员进一步处理